• 2023.09.03 . 社論

    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的機遇與挑戰

    [社論]

    台灣預計在民國114年正式邁入「超高齡社會」,專家學者倡議讓「長照產業化」,有待財政部與衛福部跨部協作,為落實長照產業化鋪設一條可長可久的道路。圖/本報資料照片

     為了鼓勵民間積極參與興辦長照機構,財政部於8月28日正式公告,將長照機構即起納入「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」(簡稱促參法)的重大公共建設範圍。只要符合投資總額(不含土地)3.5億元以上等四大條件,就可以依促參法第36條,享有包括營所稅五年免稅等多項租稅優惠。身為促參法主管機關的財政部,總算為想要積極推動長照政策的衛福部,開啟了一扇「希望的天窗」。

     台灣從民國82年老年人口占比7%,正式步入「高齡化社會」;25年後於民國107年因14%的老年人口,進而步入「高齡社會」。而更嚴峻的是,根據衛福部評估,到民國114年,台灣將因為高齡人口占比達20%,而正式邁入世衛組織所認定的「超高齡社會」。

    衡諸國際,兩年之後的台灣,其人口結構雖然不是第一個成為「超高齡社會」的國家,但從「高齡化社會」到「高齡社會」,前後只歷時25年。

     相較於同樣也已經步入高齡社會的日本歷時26年,美國歷時66年,其他英、法、德、瑞典等國家所耗的時間則更為長久。是則,台灣列名全球最快速成為「高齡社會」的國家,還真不知道到底要算是「不虞之譽」還是「不虞之禍」了!

     衛福部身為維護國民健康福祉的目的事業主管部會,基於台灣人口結構加速老化,因而先是在104年提出「高齡社會白皮書」規畫報告,設定「醫療照護固健康,完備長照減壓力」的行動策略;繼而於106年推出「長照2.0」,強調要「量能負擔」,逐年增列長照經費,以促進健康適能,延緩健康衰退。

     儘管衛福部近年來的確對台灣人口結構的加速老化,既推出對策方案,也增撥預算經費,但相較於健保經費的逐年提升,所能動用的長照經費也就陷入「彼長此消」的困境。

     從而,專家學者所建議的讓「長照產業化」也許是一個解方。但是一方面近年未見衛服部積極推動此新策略,另一方面由於「產業化」需要提供足夠的誘因,而促參法的主管機關卻是財政部,該部的態度也影響「長照產業化」的速度。

     所好的是,新任財長莊翠雲出身基層,顯然更能理解真要落實「長照產業化」,與其由行政體系於年度預算或特別預算來提撥資金,還不如將民間興辦長照機構納入促參法重大公共建設的適用範圍,以提供足夠的誘因,鼓勵民間積極投入興辦長照機構。

     當然,財政部要推出此一足夠的誘因,並非不需要付出代價,依促參法所能提供的租稅優惠,除了可以免徵營所稅最長五年之外,同時也將提供投資抵減、進口機具設備關稅優惠,以及地價稅、房產稅、契稅減免等,財政部因此預估,總括起來相關的稅損約近5億元。但由於同時也可帶動稅收近25億元,如此一來一往,財政部樂觀估計落實長照產業化,總稅收將可淨增近20億元。

     促參法誠然已經為「長照產業化」開啟了綠燈,但還是有一個不容忽視的變數。也就是到了2024年5月,不論是否政黨再度輪替,但至少將會出現新的總統與閣揆,乃至於新的財政部長,則新政府對於長照產業化的政策是否賡續?抑或要另起爐灶?值得關切。

    緊接著到了2025年,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,包括朝野、全民又將作出何種回應,更是難以預測。因此,我們要呼籲朝野慎重正視台灣行將進入「超高齡社會」的殘酷現實,如今財政部與衛福部既已跨部協作,為落實長照產業化鋪設一條可長可久的道路,未來不論何黨執政,都不該以「圖利」之名苛責於長照產業,甚而導致「長照產業化」走回頭路,讓廣大的老年人口得不到妥善的照護。莫忘了,人人都會變老,老無所終,將是國家的大不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