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.11.03 . 社論
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(Fed)後續政策動向,料從過去大怒神式的讓利率暴起暴落,轉向緩慢漸進式的調整。圖/美聯社
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,全世界已習慣Fed兩極式調整貨幣政策的激情演出,也就是Fed為因應快速轉變的經濟金融情勢,要不就是採取極度量化寬鬆的大撒幣式調降利率,而反轉時也是急速甩尾,轉向密集升息循環。
正因如此,當Fed連續兩次沒有動作,甚至預估12月也可能不動的情況下,市場對於由激情回歸理性的Fed多數是抱著存疑的態度,近日股債市的波動,也都顯示市場對於Fed政策走向,實是霧裡看花。
當然,這和Fed主席鮑爾談話由先前的斬釘截鐵轉為語帶保留不無關係。以本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(FOMC)決策會後記者會為例,鮑爾數度使用「小心」的字眼,強調這波升息循環已有「顯著進展」,但未表態是否已戰勝通膨。
根據鮑爾的說法,Fed致力實行「足夠限制性」的貨幣政策,以利長期通膨率回歸2%的目標,但對是否達到該立場「還沒有信心」;但他也提及,認為一次例會暫停後就難以再升息的觀念是不正確的。
相較於先前的明確,Fed態度為何轉為曖昧?最重要的理由可能是Fed想要魚(穩定物價)與熊掌(經濟成長)兼得,但激進式的貨幣政策勢必得犧牲其中一方,讓Fed必須改走中間路線。
以Fed決策偏好參考的個人消費支出(PCE)物價指數來看,美國9月核心通膨率降至3.7%,低於去年長期超過5%的水準,但距離Fed期望的2%尚有不小距離。至於美國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(GDP)折合年率成長4.9%,則展現韌性。
在通膨高度嚴峻時,Fed沒有選擇,只能用強硬手段升息;同理,要是經濟嚴重衰退,Fed勢必得採取各種寬鬆措施。現況則是不論物價或經濟都處於「不滿意但尚可接受」的水準,且Fed終極理想即是軟著陸,觀望確實是最佳選擇。至於另一個促使Fed必須轉為謹慎但無法直言的理由,則是過往貨幣政策具有引領、定價的效果,但現在市場未必跟著Fed走,包括10年期美債仍一度朝5%闖關,Fed也隱晦暗示金融與信貸情勢緊縮可能壓抑經濟活動、徵聘和通膨。
整體觀察,Fed後續政策動向將從過去大怒神式的讓利率暴起暴落,轉向緩慢漸進式的調整,也就是這波升息循環告終的時間可能更長,且就算停止升息,美元利率也不太可能驟然向下,而是會在高原期維持一段不短的時間。
在此同時,市場也不要幻想美元和美債會就此穩定,其中除2年期美債利率居高不下,10年期美債自7月底以來也因諸多原因竄升近一個百分點,連帶使得房貸、車貸等利率同步走升,後續美債走勢仍是觀察重點。
另一個必須注意的則是美元指數,2022年初至今年10月底,美元指數共走揚了11.6%,如果觀察近三年美元指數漲幅更達18.72%,以目前美元指數仍處於106以上的相對高點,即可發現強勢美元的地位短時間內應難撼動。
其中日圓跌破150日圓心理關卡後,11月1日進一步失守151日圓;新台幣11月1日盤中也一度朝32.5元價位攻防,直到2日才隨台股強彈。自去年美國啟動升息以來,新台幣至今對美元跌幅14.76%,超過同期美元指數漲幅,顯示新台幣確已超貶。
再對照近期主要貨幣對美元表現,除了日圓已疲軟到無人可及,韓元、新台幣對美元走勢較亦步亦趨,至於歐元自美國啟動升息以來雖也對美元貶值,幅度則遠小於新台幣和韓元。
會出現這樣的結果,除了和各國採行貨幣政策的力度有關,另一個影響因素即是經濟貿易結構的不同。但無論原因為何,結論就是「美元強」,加上美元利率仍看漲不看跌,可以預期美元雙率雙高將成為新常態。
除了廠商對高利率和強勢美元要有所因應,台灣央行更必須注意這種新常態對金融市場和物價的影響。Fed想兩全其美,兼顧經濟和物價,央行勢必就會面臨穩匯率還是保經濟的兩難,特別是台灣經濟高度出口導向,弱勢匯率不利物價,但在今年經濟成長恐面臨保一戰的窘境下,新台幣也沒有強勢的本錢。
干預匯價只能治標不能治本,在當前台美利差下,央行若要讓新台幣止跌回穩,根本之道是持續升息,但這麼一來又會對經濟成長形成重擊,如何在景氣不振和可能的輸入性通膨壓力間,兩害相權取其輕,央行須三思而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