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2024.05.07 . 戴瑞瑤/台北報導

    保單存錢沒戲 壽險滿期金創低

    去年給付僅648億;金管會連年控管儲蓄險,壽險業估未來每年給付恐不到千億元

    據保發中心統計,2023年壽險「滿期金」給付僅648億元,至少是近20多年新低,壽險業推估,未來每年滿期金給付不到千億元,恐成常態。圖/本報資料照片

     「用保單存錢」的說法恐暫別壽險市場。因金管會連年控管短年期儲蓄險,及2026年接軌需求,壽險業調整保單設計,增加壽險保障,據保發中心統計,2023年壽險「滿期金」給付僅648億元,至少是近20多年新低,壽險業推估,未來每年滿期金給付不到千億元,恐成常態。

    台灣民眾喜歡用保單「強迫儲蓄」,從零存整付到躉繳短年期儲蓄險,如早年流行的六年期儲蓄險、一到六年即可出場的利變年金,讓壽險業每年滿期金給付都有1,600多億元到6,455億元不等,金管會認為滿期金每二到六年就大量給付,不利壽險長期資產負債配置,成為大型投資公司,因此祭出多項政策,縮緊儲蓄險生存空間。

    據保發中心統計,去年壽險業總給付共2兆4,054億元,較2022年增加近11%,但滿期金給付僅648億元,比2022年少1,024億元,年減幅度高達61%,反而是解約金、身故給付、醫療給付等呈現逐年成長趨勢。

     滿期金就是保單期滿給付的生存金,最高峰是2016年給付6,455億元,但從2018年起就逐年下降,2018年滿期金給付還有5,679億元,2020年就跌破5,000億元,2022年跌破2,000億元、僅1,672億元,去年更下滑到僅剩648億元。從2019年至今已連五年減少,年減最大幅度就是去年61%。

    壽險業者分析滿期金減少三大因素,一是接軌需求與政策引導下,要解決高利保單利差損問題,已從過去銷售短年期儲蓄險為主,轉型為銷售保障型、終身型保單,過往保單強調儲蓄,近年轉型強調保障,商品結構跟過往已大不同。

    二是國人保險意識抬頭,如醫療險、意外險銷售日增,加上醫療科技快速發展,醫療給付金額持續增加,去年壽險醫療給付首度突破2,000億元,全年身故及醫療給付高達3,784億元,創史上新高,年增近9%,已連續兩年超過3,000億元。

    三近年壽險市場理財類主力保單,改由投資型保單、利變型壽險,取代過去傳統儲蓄險或還本險,利變型終身壽險多會設計保單至少投保滿七年解約才有一定投報率,客戶即便提前解約,金額亦是計入解約金。

    近年壽險滿期金與身故醫療給付變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