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3.10 . 魏喬怡、戴瑞瑤/台北報導
金管會綜規處處長指出,數位落差、城鄉差距這兩大「痛點」,是台灣推展普惠金融待解決的難關。圖/本報資料照片
本專題旨在探討,以普惠金融之名推廣政策的同時,如何避開潛藏風險。
金管會20年前開始推動普惠金融,並於2020年建置我國的「普惠金融衡量指標」,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上任公布的六大施政面向,將其列為重大政策的重要一環,成為各家金融機構兵家必爭的重點項目。政策重視加上機構力推,現在的台灣,距離美好的普惠金融新世界,差距還有多遠?
金管會綜規處處長林羲聖一針見血指出,數位落差、城鄉差距這兩大「痛點」,是台灣推展普惠金融待解決的難關。
2020年開始,金管會每年都會公布普惠金融指標,主要是參考聯合國2005年間,針對G20普惠金融指標的定義計算,並與國際平均數進行比較。例如每十萬成年人擁有的金融分支機構數,2023年台灣是17家,優於2022年國際平均15.9家;同年每十萬成年人擁有的ATM數,台灣為168台,遠優於國際平均51.2台。
數位帳戶數 低於全球平均
唯一低於平均的就是「數位帳戶數」。至2024年底,國人數位存款帳戶開戶數2,446萬戶,可說是人手一戶,然而若以2024年5月公布的上年度年普惠金融指標衡量結果來看,我國每千成年人擁有的數位存款帳戶數只有982個,低於全球平均1,072個。
林羲聖表示,台灣的金融分支機構夠多,以金融服務的可及性、普遍性來說,台灣與世界相比更為優異,問題在於數位帳戶普及率低於世界標準,國際上,每人擁有一個數位帳戶相當常見,台灣則人均不到一個。
他分析數位帳戶數低於全球的可能原因,主要有四點。一是民眾習慣性依賴傳統銀行服務、二是數位帳戶開設過程繁瑣、三是治安好、偽鈔量少所以民眾偏好現金、四是數位落差下,許多民眾擔心詐騙。
尤其我國銀行審核數存戶比國外嚴格,加上近年詐騙橫行審核更加趨嚴,不像國外開數存戶那麼方便,應是落後於全球的主因,另外,台灣許多長者直到目前仍偏好用現金支付,而新冠疫情後許多國家民眾都習慣改為電子支付,以日本來說,新冠肺炎疫情後電子支付比例就大幅提升。
林羲聖說,此現象顯示要發展普惠金融,關鍵還是在「金融科技」上,金融科技越普及,觸及度越高。台灣仍有三個偏鄉沒有銀行分支機構,包含花蓮的萬榮鄉、屏東獅子鄉、台東金峰鄉,但每人都會有手機,透過數位帳戶連結,可以取得金融服務,如換匯、轉帳、匯款等,普惠金融要能快速發展,金融科技仍是很重要的關鍵項目。
產官集思 先解決兩痛點
想要達到美好的普惠金融世界,林羲聖認為,金管會與金融業者需要繼續努力,尤其數位落差、城鄉差距,堪稱為推動普惠金融的兩大痛點。
以數位落差來看,隨著超高齡社會的來臨、金融科技快速發展,情況只會加劇。「以數位帳戶來說,年輕人比率一定高,假設40歲時我有接觸到數位帳戶,到80歲我還會用,但如果我到60歲才開始接觸到數位帳戶,我可能也不敢用,老人家用手機看不到字,就會排斥。」林羲聖說。
第二是城鄉差距,目前普惠金融指標看到的都是平均數,而台灣偏鄉的面積比都市大的多,平均數極有可能是都市人口拉高的,推動普惠金融的最終目的,是不管多遠的地方,都要能金融服務普及到。
效仿全聯模式 教長者用科技
要如何解決上述兩大痛點?林羲聖表示,在解決數位落差上,金管會自2016年起推動金融知識普及政策,深入全台368個鄉鎮市區,今年特別針對高齡者,例如退撫會等單位,協助不擅於使用新興科技或網路的高齡者,使用數位金融。
他舉例說,全聯即為數位金融教育上很成功的案例。全聯前幾年推行「全支付」時,是由結帳的員工,手把手教每一位的買菜阿嬤,從下載、登錄到綁定支付,由耐心的店員在身旁慢慢協助操作,金管會未來教導高齡者數位金融時,也想要用此方式。
至於解決篇城鄉的差距,必須透過金融科技的發展,讓金融服務觸及度增加,像是數位帳戶的發展,讓沒有銀行分行的偏鄉民眾,也可以透過數位帳戶取得金融服務,而小額信貸服務也將加入新的數位科技機制,像是現在針對從未與銀行往來的信用小白,運用職業等來判斷,申請三位碼信用評等就能取得信貸,在國外,如是否按期繳電話費、水電費等、或網路商城履約比率等,都能作為信用評等的分數。
P2P借貸 金管會也將納管
林羲聖強調,金管會推動普惠金融有兩大目標,一是消除貧窮、二是包容性成長。台灣對於弱勢的企業和個人,主要是透過中小企業信保基金、小額貸款等方式給予支援,但放在國際來比較還不到位,例如孟加拉設有「窮人銀行」,服務的對象是真正的中低收入戶,而台灣的制度,地下錢莊仍然存在,顯示有一部分金融業服務不到的人,只能向地下錢莊取得資金週轉或利用P2P借貸,國外P2P已是普惠金融的一部分,金管會將慢慢納管。
另外如原住民,很多原住民同胞的工作,是跟著工地建設的進度到處跑、居無定所,要取得信用放款很困難,原民會將教導原住民如何取得信用,幫助他們可借到錢,目前原民會、金管會與國銀業者,正就透過原住民保留地來取得貸款進行討論。
2023年我國普惠金融指標優於國際的項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