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3.10 . 陳欣文、魏喬怡、戴瑞瑤、巫其倫/台北報導
台版普惠金融主要涵蓋「四大金剛」,包括高息ETF、純網銀、機器人理財和保單活化,提供服務給傳統上較難取得的弱勢族群,並升級社會大眾的金融素養。圖/Freepik
國內金融業持續推動普惠金融,建構平等兼容的金融環境。比較各大金融業推展的內容,台版普惠金融主要涵蓋「四大金剛」,包括高息ETF、純網銀、機器人理財和保單活化,提供服務給傳統上較難取得的弱勢族群,並升級社會大眾的金融素養。
去年ETF投資熱潮席捲全台,曾創下了一檔台股高息ETF募集的金額,等於一家小型投信公司資產規模,債券ETF掛牌也有當天就追募的熱況,堪稱前所未見,上述現象推升股債ETF規模,均暴增逾兆元,受益人數翻倍暴增。尤其台股ETF受益人數破千萬,股市投資人幾乎人手一張ETF,從「普及率」來看,高息ETF堪稱「普惠金融」代表作。
高息ETF 普及金融代表作
不過,2024年搶翻天的兩檔高息ETF基金,至今股價「破發」、配息縮水,當初還有不少存股族「孤注一擲」,打算作為退休現金流來源,現則擔心下一步該如何調整?高息ETF受惠於台股殖利率居亞洲各國之冠,商品設立的目的,即在為投資人找尋收益率相對穩定的配置商品,但面對新基金齊發,其實應先觀察基金配息的歷史軌跡,搭配自己資產配置需求來選擇,不要一窩蜂的跟進。
純網銀開放成立以來,由於沒有實體銀行,不用考慮設點成本,是否帶來鯰魚效應頗受矚目,也被視為是普惠金融的領頭羊之一。
純網銀 吸引年輕人開戶
三家純網銀中,「國家隊」將來銀行拓展數位金融客群方向,為以往銀行服務較為不足的「年輕學生族群」及「樂齡族群」。以去年為例,透過與中華電信合作「中華電信挺年輕人」開戶專案,吸引18~19歲年輕族群,開始使用數位金融服務,占專案開戶數約三分之一。
而LINE Bank擁有2,100萬月活躍用戶,藉此讓用戶更易親近金融服務,且全天候金融服務,有6成用戶開戶進件、56%貸款撥款都在非上班時間(下午4點~上午9點)進行。
基本服務為落實普惠金融的樂天銀行,其母公司國票金控高層,以疫情期間的紓困貸款來說,大型傳統銀行都在搶額度,忙得焦頭爛額,當時即為純網銀推展普惠金融的良好示範,可以處理很分散、很小額的貸款上,不需要人工處理、擁有絕對優勢。未來純網銀要發起這類普惠金融模式,例如小額捐款等,都適合純網銀推展,但尚未獲利之前,恐難肩負推展普惠金融的重任。
機器人理財 銀行積極推動
國內機器人理財自2018年開辦以來,發展了7年規模僅百億元,還不如一檔台股ETF。金融業人士點出二大原因,一是國內法規較國外嚴格,目前還拉高了相關管理的法律位階;二是機器人理財專營業者市占太小、沒有知名度,投資人因此不敢交易。
統計顯示,至2024年第四季已有17家業者,開辦機器人理財業務。目前較積極者主要為銀行,機器人理財資產規模最大的國泰世華銀行,規模達23.34億元市占率高達20.83%。
保單活化 高齡社會靠山
最後一項是保單活化,目前發展陷入瓶頸。據金管會最新統計,2024年保單活化件數僅11件,創下歷年次低紀錄,轉換保單價值金959萬元,連續四年不到千萬元。分析困難點主要有三,一是因現在保單利率低,保戶不願意用高利率保單換成低利率保單,二是若有預算者,可直接買新保單,不見得需要轉換;三是不希望業務員主動推薦。
保單活化即俗稱保單轉換,是因應台灣邁入高齡社會的政策。通常是已經繳清的終身壽險保額,當成買新保單的保費,轉換成同一壽險公司的「住院醫療險日額給付型」、「長期照護險」、「年金險」三類保單,且轉換後保險契約生效日及投保年齡均維持不變。但從2014年推出至今十年,轉換件數不到5,000件,保價金轉換金額不到17億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