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2025.04.17 . 林于蘅/台北報導

    彭啟明:核能延役是選項

    需要跟社會溝通,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,核三5月除役不變,期待有SMR新技術出現

    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,核能或許是確保國家安全的選項」,目前仍按法令核三廠5月除役。圖/本報資料照片

     環境部長彭啟明16日指出,從國家安全、能源安全的角度,核能延役的確是選項,但改變決策需要更大的社會溝通,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他說,行政團隊對核能是開放的態度,總統和卓揆都曾公開表態「非核家園不是神主牌」,但保留核能不是行政團隊的立場,目前仍按法令核三廠5月除役,期待有SMR新的核能技術出現。

     彭啟明表示,環境部不是核能主管機關,但會關注各種能讓減碳更有效率的項目,核能是選項之一。他還說,「核能或許是確保國家安全的選項」,但強調「沒有個人意見」,全世界在俄烏戰爭後,各國對於核能延役的討論確有增多的趨勢。

     彭啟明指出,環境部曾研究過核能重啟或延役,可能需要的程序,不僅是非常複雜的過程,且耗資甚鉅,這部分在過去較少討論,未來如果要修正法案,要將實情向大眾說清楚。

     目前核能大型核能機組以中國、俄羅斯興建最多,在全球核能發展占比9成以上,因此未來台灣如果要重新開始使用核能,也要考慮到全世界核能供應鏈的問題。

     彭啟明還說,目前還是按照法令,核三廠在5月正式除役,行政團隊的立場的確是開放討論核能,也需解決核安問題,不是法令修法過了隔天就能繼續啟用,是一條非常長的路。

     彭啟明期待新的核能SMR誕生,評估目前要2030年後才會有第一個案例出現,密切觀察新技術的發展。他並強調,現在的核能跟未來的核能不一樣,考慮到實際耗費的金額非常大,需完整的社會溝通。

    核能政策之彭啟明談話重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