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.09.04 . 文■于國欽
台灣老年家庭的變化
有沒有資料可以證實老了會變窮?有的,根據家庭收支調查,將國內所有家庭依所得高低排序,由低至高分成五等分,第一等分為低所得族群,依次排下去,第五等分位即高所得族群,我們來看低所得族群裡的65歲以上老人戶占了多少比率,1994年32%、2000年42%、2022年64%,逐年升高。
低所得家庭 6成是老人
這意思是,如今台灣低所得家庭裡逾6成是老年戶,何以20多年來愈來愈高?這是因為台灣社會日趨老化,然而,相較於全體老年家庭只占四分之一,窮人族群裡的老年家庭卻占了6成多,讓人吃驚,顧炎武「十居七八」的估計相當準確。
換一個角度觀察,老人家庭裡落到窮人族群裡的比率有多高?答案是51%,比前兩年略高,這意思是老年家庭裡超過5成是窮人,這個比率也很驚人。因此,不論以窮人家庭為分母,或以老人家庭為分母,都可以發現,老、窮兩字息息相關。模仿顧炎武的用語,台灣如今就是:十窮六老,十老五窮。
老年人除了窮,身體也不如昔日健朗,「訪舊半為鬼,鬢髮各已蒼」一詩道出了老年人的衰頹,「年年歲歲花相似,歲歲年年人不同」則反襯出年華老去的哀傷,「而今聽雨僧廬下,鬢已星星也,悲歡離合總無情,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」語雖平淡,然年長者的孤寂難眠,盡在不言中。
除了顧炎武觀察到的「以窮以老而遂至於衰頹者,十居七八」,外國人也看到這個問題,二戰結束以前,英國經濟學家貝弗里奇(William Beveridge)發表「貝弗里奇報告」,提出社會保障的政策建議,隨後各國遂依此一報告建立醫療、就業、養老等社會安全制度,數十年來我國也循此建立了養老制度。
退休金制度 難挽老窮
然而,在養老制度下,老年人依舊是窮的,因為他們多半已經退休,沒有薪資收入,靠的是微薄的退休金過日子,很窮的也許可獲得一些補貼,當然也有家道豐富的,但為數不多。前述老年家庭所得已把勞保、勞退、公保、國民年金等退休金悉數計入,結果還是一樣,「十老五窮,十窮六老」,老、窮看來已是分不了家。
也許有人會問,有錢的老年家庭到底有多少?以2022年而言,落在有錢族群(第五等分位)的老年家庭有14萬家,平均每戶的所得有240萬元,14萬家乍看覺得不少,事實上,只占老年家庭6%,與落在窮人族群的114萬家老年家庭相比,渺小許多,老而窮的趨勢,自古至今,自中至外,看來是不變的。
南宋詞人劉過,感嘆年日飛逝,歲月老去,曾寫道:「欲買桂花同載酒,終不似,少年游。」如果說邁入老年,是自然法則,無人能躲,迨其老邁,壯志未酬也好,孤獨貧窮也罷,似乎也是社會法則,同樣無可迴避。
小檔案■南宋詞人蔣捷虞美人《聽雨》一詞:「少年聽雨歌樓上,紅燭昏羅帳。壯年聽雨客舟中,江闊雲低,斷雁叫西風。而今聽雨僧廬下,鬢已星星也。悲歡離合總無情,一任階前,點滴到天明。」
小檔案■南宋詞人劉過,感嘆歲月老去,曾賦詞一首《唐多令》:「蘆葉滿汀洲,寒沙帶淺流,二十年,重過南樓。柳下系舟猶未穩,能幾日,又中秋。黃鶴斷磯頭,故人今在否?舊江山,渾是新愁。欲買桂花同載酒,終不似,少年游。」
圖╱本報資料照片